自4月29日阿里入股新浪以來,外界開始揣摩馬云花5.86億美元要去干什么,一邊倒的觀點認為,馬云是看中了新浪微博的數據。
沒錯,筆者也這么認為,但最關鍵的問題是,馬云為何會看中新浪微博的數據、他要用這些數據去干什么,是用來做簡單的營銷+導流?NO!阿里浪聯姻最大的價值在于需求預測模型的構建。
為何是新浪微博不是百度?
國內數據挖掘企業中,百度有百度指數,數據來源是海量的網頁、新聞搜索;新浪微博有微指數,抓取的是微博用戶的行為、博文數據;阿里有淘寶指數、數據魔方,數據來源旗下電商店鋪、商品瀏覽記錄、商品品類、成交收藏評價數據。
阿里為何不去與百度結合,繼而生成一個更為巨大的怪獸?有人笑了,怎么可能?
一、單從數據層面來看,百度數據來源、用戶成分很復雜,與淘寶、天貓等電商數據整合難度大,建立能準確反映消費需求的數據模型更困難。谷歌具備這個實力,百度難說。
二、相比之下,新浪微博的數據來源更單一,全部來自旗下5億多用戶的社交數據,而最核心的因素是,新浪微博與天貓、淘寶網的用戶重合度高達40%。目前,天貓、淘寶網的用戶數量約為5億。這意味著有2億用戶既是新浪微博的用戶,又是天貓、淘寶網的會員。
通過新浪微博后臺的數據分析,天貓、淘寶網能夠獲知該用戶的消費需求。比如,一微博用戶發了許多關于健身的狀態,系統在分析后就會猜測:該用戶可能有健身喜好,天貓、淘寶網就能向其推送健身產品的促銷信息了。
阿里入股新浪微博后,二者用戶賬戶、數據交換、在線支付、網絡營銷展開合作。筆者認為,只有打通用戶數據、網絡營銷兩項可行性強點,其余都是浮云。
三、新浪微博數據挖掘技術積累不足,而阿里無線團隊的強大。筆者曾采訪過微軟MVP付海軍,他的觀點是新浪微博雖有海量數據,但目前連垃圾粉篩選過濾都很糟糕,更別談深層面的數據挖掘,而阿里的淘寶、支付寶團隊數據挖掘實力強大,從發布的淘寶交易趨勢可以看出。
最大價值是需求預測模型!
兩個平臺的用戶數據全部打通后,阿里就能通過數據挖掘進行精準營銷+導流。但這就完了嗎?這只是基礎而已,阿里浪聯姻的最大的價值在于構建精準的消費需求預測模型。
與新浪微博數據相比,阿里的數據庫最大的缺陷在于滯后性。這跟《大數據時代》中,谷歌與美國醫院冬季禽流感數據類似:一位可能患有禽流感的用戶,首先會去谷歌上搜尋“流感的癥狀”,等病情嚴重后才會去醫院就診。
那么同樣,一位用戶有消費需求,首先可能會在微博行為中體現,等需求到達一定程度,才會去天貓、淘寶網上去購買。新浪微博數據更原始,更前瞻,能直接獲知用戶的消費需求。
以阿里旗下的淘寶數據魔方為例,主要功能為品牌、產品熱銷分析,淘寶熱詞分析(產品熱詞),消費流量來源分析,屬于總結性數據,缺乏對趨勢的預測性,對商家的價值不大。
有了新浪微博的數據之后,阿里可以怎么做?
兩個平臺的數據庫全面打通后,新浪微博的海量數據可進行對消費需求的預測,如哪些用戶可能產生消費需求?而阿里數據庫則可用來驗證,有需求的哪些用戶會把需求轉化為實際購買行為?
具體的做法是,利用新浪微博的詞條挖掘,建立一批詞條與消費需求聯系的數學模型,然后逐一進行測試。再將得出的測試結果與用戶在淘寶、天貓上消費的實際數據進行對比,重新篩選出與實際消費數據吻合的特定數學模型。
模型建立后,阿里就能精準預測哪些用戶會發生購買行為,哪些商品會熱賣?有了這些數據后,天貓的50000賣家、淘寶網的1400萬賣家才能有效安排商品的采銷、庫存等環節。
阿里的消費數據與新浪微博的用戶原始數據,會組合成一個巨大的競爭門檻,可能把國內數據指導銷售做到一個新的水平。當然,這件事還有一個企業能做,那就是騰訊。
它旗下有騰訊微博、QQ空間、微信等社交媒體,再加上易迅、QQ網購等電商網站。但遺憾的是,其中多屬于“千年老二”,要干過“阿里浪組合”,還得看自身造化。